鈦合金材料的發展
鈦金屬材料的發展
一位德國化學家於一七九四年(二O五年前)
發現了這個新的金屬元素,並把它命名為鈦。
命名的由來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,
因為他認為鈦的超強度與超高的耐熔度,
正與泰坦神的偉大相輝映。
雖然鈦材質在二O五年前就被發現,
但由於提煉的過程相當不容易
(純鈦很容易與氧結合),
所以科學家一直無法將其提煉成有用的物質金屬。
直到一九三八年,
杜邦公司研究出一種新的提煉方式”加鎂還原法”,
把蘊藏在地下的金紅礦石,
經過氯化、加鎂,讓它還原,成為海棉鈦。
至一九四三年,杜邦公司便開始大量生產鈦金屬產品。
何謂鈦金屬?
鈦是一種化學金屬元素,鈦的特性有:
重量輕(約為銅和鎳的一半重)、
強度高(比鋁強三倍,比鐵強二倍)、
抗腐蝕(媲美白金與黃金)、
物理性(抗過敏性及致癌性),
且是唯一800℃時能在氯氣中燃燒的金屬。
杜邦公司在一九五O年代時,由於提煉過程不易,
鈦材質產量少且昂貴,
故早期鈦金屬只運用於航空宇宙科學、
航海科學及能源科學等高科技發展上。
而日常生活用品是到一九六五年才開始運用到鈦材質。

發表評論
想加入討論嗎?歡迎貢獻!